石家河古城布局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石家河遺址發現于1954年,是長江中游規模最大的都邑聚落遺址。1992年,在該遺址發現石家河古城,當時探明面積為120萬平方米。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天門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石家河古城進行全面調查勘探和試掘。
本次考古首次確認古城城墻,城墻除東北進水的水門、南部出城的水門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合。城墻基本寬100-80米,體現適應南方雨水多城墻寬堅實的需求,基本同等的寬度,則體現了一定規制;城墻依自然崗地特別是依山勢而建,尤其是西北轉角的嚴家山、東北轉角的毛家嶺、東南轉角的楊家灣(貫平堰)很好地利用山崗地形,體現了城市規劃的獨具匠心。
石家河古城的北部水系分布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引河流進入護城河、小型蓄水水庫、引水入內城以滿足用水需求及水門、攔水壩的新發現,反映了距今5000年長江流域對水資源的管控與利用,城居于崗地可以防洪,引水入護城河、城內興建小型水庫以蓄水抗旱。
本次考古還發現了石家河古城在農業方面的合理安排。在城西南的西河與南城之間低洼地安排水稻作業,既利用了西河自然河道,又可利用西城壕(護城河)、城南蓄水小水庫等蓄水設施以保干旱時所需,保證了農業用水,便于水稻生長;石家河遺址發現大量的水稻相關遺存,也是農耕文明發達的佐證。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