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縣音樂噴泉-廣場噴泉-噴泉廠家-噴泉設計
山水噴泉,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音樂噴泉、噴泉設備的廠家。主要產品有:音樂噴泉、廣場隱形噴泉、激光水幕電影等。公司一貫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優質服務,信守合同”的宗旨,憑借著高質量的產品,良好的信譽,優質的服務,產品暢銷全國近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遠銷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
農歷七月初七民間稱為乞巧節,又稱七夕節。這天是民間牛郎和天庭的織女相逢之日,但天河無橋,天涯難度,人間喜鵲飛去搭橋,讓其渡河相逢,故稱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牛郎織女傳說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說的起源地和主要的傳承地有:
山西和順縣,2006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保護名錄。和順縣松煙鎮的南天池村海拔1350米,氣候涼爽,境內泉眼豐富,四季不息。村境四周山峰常年云霧繚繞,恰似人間天上。以南天池村為軸心,半徑2~3公里之內,傳承著許多與故事相關的古地名與景物名稱達15處之多,比如牛郎峪村、牛郎溝、天河池、南天門、簪峪、天河梁等。這些地名經過當地百姓歷代相傳,形成了一條完整而系統的情節鏈,與傳說故事的情節和細節相互呼應。
山東沂源縣,2007年獲“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之鄉”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保護名錄。早在唐代,沂源縣燕崖鄉大賢山的沂河東側的山崖上修建了織女洞,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在沂河對岸修建了牛郎廟,形成傳說與地貌相一致的文化。
西安市長安區,長安區斗門街的“牛郎織女傳說”,已入選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名單。據《漢書 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討伐西南諸國,在長安斗門灃河東岸開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并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這是漢武帝為映照天上的銀河而立。這是文字記載中早期的“牛郎織女”人文景觀,離今2130年。
河北邢臺,2006年獲“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稱號并列入省級保護名錄。邢臺天河山生態旅游區有天河梁、老牛巖、牛郎莊、織女峰、鵲橋等大量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人文遺跡,2005~2010年舉辦了第1~6屆“中國邢臺天河山七夕愛情文化節”。值得一提的是,邢臺天河山生態旅游區在天河梁東邊,山西和順縣松煙鎮的南天池村在天河梁西邊,二地相隔僅20公里。
河南南陽,2007年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說:“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廣場噴泉的人,織女從天上來到人間,與牛郎成親,親手教南陽一帶的姐妹們學會養蠶、抽絲、織綢緞”。
河南魯山,2009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稱號。
牛郎名孫守義,家住魯山縣辛集鄉魯峰山西南腳下的孫義村。該村現有人口上千,80%姓孫,均自稱為“牛郎孫”,尊牛郎為老祖爺、織女為老祖奶,每年祭祖。在魯山周邊有關牛郎織女故事的遺跡有十多處。
江蘇太倉市,文獻記載,織女星牽牛星降生于太倉黃姑,北宋以前就建有黃姑廟祭祀牛郎織女,而且列入名勝古跡之中。建炎兵火即金兀術侵犯中原之事,戰事平息后,(昆山)鄉人把劉家港當作銀河,把牛郎和神牛象遷到今嘉定婁塘鎮婁西村,另建黃姑廟(俗稱牛郎廟),面朝西;原來的黃姑廟,改為織女廟,面朝東,隔著幾里寬的劉家港,遙遙相對,象天上的牛郎星、織女星隔著銀河一樣。《蘇州府志》、《太倉州志》和《鎮洋縣志》等地方志記載:“織女廟在太倉州(城)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建,嘉定知縣朱象祖重修”。在距離嘉定工業區北區10公里外的,太倉南郊勝昔村,這里坐落著一座從黃姑塘遷址而來的織女廟。織女廟,外觀上看,兩間低矮的普通平房,完全不像一座廟。但這里卻供奉著織女娘娘和牛郎的神像,織女鳳冠霞帔,牛郎身著藍色披風,兩人在鵲橋相會,手系花球,情牽一線。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