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處在“燒烤模式”中的城市此時倘若有一處噴泉供我們嬉戲乘涼,那該是多么的愜意啊。然而,這種愜意的消夏方式,申城市民最近幾年卻無福消受,盡管我市在公共場所也有幾處這樣的噴泉設施。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在浉河區走訪了解到,浉河區的公共場所有三處大型噴泉設施,但是近年來這些噴泉卻都不再使用,不再噴“泉”。
延伸新聞
歡樂的噴泉 曾經是市民消夏好去處
位于豪德天倫廣場和茶之韻廣場(人口文化廣場)的兩處大型噴泉建成于2001年前后,屬于旱噴(指將噴泉設施放置在地下,噴頭和燈光設置在網狀蓋板以下。在噴水時,噴出的水柱通過蓋板或花崗巖等鋪裝孔噴出來,以達到既不占休閑空間又能觀賞噴泉的效果。不噴水時,可以供行人行走,不阻礙交通),建成后成為信陽市區的兩大景觀,曾經給信陽市民帶來無盡的歡樂。
“我記得剛建成的那年夏天噴過。”昨日上午,正在茶之韻廣場的樹林中納涼的劉用清老人告訴記者說,“那時候的噴泉噴起來真的很好看,吸引來了很多市民。”劉用清說,他家住在火車站附近,距離茶之韻廣場不算近,但是在噴泉建成并使用后,他和老伴兒專程趕來欣賞。“水柱能打好幾米高,水滴、水霧落在整個廣場上清涼啊。”劉用清瞇著笑眼對記者回憶道。
“這里的噴泉是帶燈光的,你看那上面的燈,夜晚噴泉噴起來時,映著各種變化的燈光顏色,非常好看。”昨日上午10許,在豪德天倫廣場的林蔭道的長條椅上小憩的鄭有全老人指著廣場正中間的噴泉設施對記者說。鄭有全告訴記者,天倫廣場現在是信陽人民夜晚休閑的最大的廣場之一,每晚來這里消夏、跳舞、游玩的市民非常多,但是和有噴泉時的過去相較,現如今的天倫廣場少了很多韻味。“當水柱噴起再落下時,彌漫起的水霧打濕周圍的空氣,讓人感覺非常涼快。”
多年停用 如今大型噴泉被廢棄生銹
“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昨日上午,記者在茶之韻廣場上指著噴泉問兩個正在玩耍的小姑娘。“知道啊,我爸爸告訴我說這是噴泉。”其中一位小姑娘回答說。“那你見過它噴水嗎?”記者又問。“我在電視上見過,很漂亮。但是,這個我從來都沒看見過噴水。”小姑娘說完徑直跑向小樹林,對噴泉沒有一絲留戀之意。
“多少年都沒噴了,還是剛剛建成的時候噴過,她們哪里曉得。”旁邊一位納涼的老太太對記者說。老太太告訴記者,噴泉剛建成噴水時,這個小廣場熱鬧非凡,大人小孩擠得滿地都是。但是最近幾年噴泉停用,來這里游玩的人少了很多。“夜晚有人在這里跳舞,孩子們在這里騎車,白天就沒什么人了,噴泉不噴水,不吸引人了。”老太太說,“這么多年過去了,噴泉的事都要忘記嘍。”
除了天倫廣場和茶之韻廣場上的兩處大型噴泉外,貿易廣場上還有一個噴泉設施,但這個噴泉設施也同樣停用好多年,有人將垃圾扔進池水中,使得池子中的水變得渾濁不堪。只有那一根根雖然生銹但依然挺立的水管,好像還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噴泉為何不噴“泉”? 管理部門回應:耗能大 費用高 不安全
建噴泉,毫無疑問是為了給這座城市增添一絲靈動,同時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休閑的場地。那么,為什么建成后的噴泉在短暫的使用后就從此沉寂了呢?“窮唄,又是水又是電,噴不起啊。”一位納涼的老者一席話說得眾人都笑了起來。話雖調侃,但卻說得有道理。
市園林局辦公室主任張欣欣告訴記者,我市公共場所上的噴泉這幾年停止噴水的主要原因是耗能太大,導致運行費用太高。“我市公共場所的這幾個噴泉屬于旱噴,旱噴就是周邊沒有水,需要往池子內注水,才能起到噴泉的效果。”張欣欣說,“建成使用后,我們發現一次注水就需要500噸,而且由于噴泉是在夏季使用,每次注入的水三天左右時間就得更換一次,所以耗水量特別大。除此之外,噴泉使用時每小時需要耗電120千瓦時(通常所說的度),每天使用時間至少也得4小時左右,那么如此算來,每天的耗電量達400余千萬時。如此高的耗水量、耗電量,與現在所提倡的節約用水用電的大環境是相違背的。”張欣欣說,最近幾年,我市連續出現干旱天氣,為了保障城市生產生活用水,像這種耗水量特別大的噴泉肯定是要關閉的。
評論(0)